愛沙尼亞程式教育:學程式語言,比第二外語還簡單
圖片來源:ra2studio/Shutterstock.com
作者:田育瑄
學習電腦程式很容易讓人跟阿宅劃上等號,但對愛沙尼亞的人們來說,這可是件有趣又超酷的事情!英國廣播公司(BBC)指出,愛沙尼亞這個位於波羅的海最北邊的小國,自蘇聯瓦解獨立出來之後,便一躍成為全球新創科技強國,像是網路電話Skype、線上殺時間的遊戲軟體Playtech、虛擬試衣間Fits.me、網路跨國匯兌服務Transferwise全都來自於愛沙尼亞,他們也是最早將「程式設計」納入中小學課綱的國家,全民從7歲起就開始學習程式。
Skype研發團隊第一位員工、Transferwise創辦人塔維‧辛瑞克斯(Taavet Hinrikus)接受《金融回顧》專訪說道:「如果叫我總結愛沙尼亞這個國家,我會用這三句話詮釋:腳踏實地、堅忍不拔、創新求變」。
愛沙尼亞的科技革命從90年代早期就已然開始,1991年脫離蘇聯後,匱乏的建設與資源反而成為它獨特的優勢,讓他們能自由打造理想的政府體系和企業組織,搶先投入新興科技的懷抱。
愛沙尼亞總統托馬斯‧伊爾韋斯(Toomas Hendrik Ilves)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(Stockholm),幼年時期在美國接受教育,13歲時,他在數學實驗課上第一次接觸程式設計,並開始學寫程式,「我不認為程式語言是一門艱深難懂的學問,它由嚴謹的邏輯組合而成,事實上,程式語言還比一般外語的文法更具邏輯,直到今日,我還是認為學習程式對我的生涯發展有莫大的助益」伊爾韋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(BBC)專訪說道。
學程式,多一種發揮所長的工具
「在愛沙尼亞,我們從一、二年級開始學習第二外語,如果你從7或8歲就開始學習程式語言,那和就和學習第二外語一樣,就美國而言,學習程式設計是擔心工作被科技取代,但是對僅有140萬人口的愛沙尼亞來說,學習程式是為了善盡我們的人力資源,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」伊爾韋斯接著說道。
在伊爾韋斯領導下,愛沙尼亞開始走向e化管理,政府透過國營的虎躍基金會(Tiger Leap Foundation)支援所有學校使用eKool網路系統,以登陸考試成績、回家作業、出席紀錄等,父母只要動動滑鼠就可以瞭解孩童的學習狀況。
身為母親的瑪麗‧湯絲維(Mairi Tonsiver)也分享有次她11歲的孩子烏庫(Uku)得了嚴重的感冒,三天沒去學校,eKool系統協助她瞭解孩子錯過了哪些課,之後要怎麼跟上,「在還沒有這套系統之前,我們想了解孩童錯過哪些進度,都會花上許多時間,現在孩子想不寫回家作業都找不到藉口,因為我可以直接透過系統知道今天有什麼作業!」湯絲維微笑分享道。
培養創造者,從8歲開始
《連線》雜誌指出,一開始愛沙尼亞讓中學孩童學習寫程式,然而,他們發現孩子若能提早在8歲左右開始接觸程式設計,將有助於提升未來的學習能力,「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孩子成為創造者,而非消費者,8到10歲就是關鍵期,這是因為孩子的既定印象尚未成形」領導全球開放原始碼的非營利組織Mozilla基金會執行董事馬克‧修曼(Mark Surman)接受專訪說道。
在校園裡,一群10歲的孩子正動手設計著電腦小遊戲,24歲的資訊老師漢納斯‧瑞茲(Hannes Raimets)是第一批接受「程式老虎(ProgeTiiger)」師資培訓的老師,他與BBC分享道:「我認為讓孩子學會寫程式有許多好處,它訓練孩子們的創意和邏輯思考,孩子們感覺自己同時在玩、又邊設計自己想玩的遊戲,『程式設計』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科目之一,其他老師還會用這堂課的內容當作誘因,跟孩子們說:如果你們做完作業,我們就在下課10分鐘前讓你們設計程式,孩子聽到之後馬上振奮起來」。
如同學音樂的小朋友,並非將來就得成為一位音樂家,而學習程式也不是要他們在日後成為一位電腦工程師,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進一步學習事物運作的基本規則,況且,孩子們豐富創造力可是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呢!
(文章出自: 親子天下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