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歲小神人,鋼琴也上網自學
廖偉涵:程式設計點燃強烈學習欲
文│賓靜蓀 攝影│鄒保祥
小六接觸程式語言後,廖偉涵決定放棄「讀建中、上台大」的安全路徑,選擇自學後,想學什麼自己找資源,對學習充滿熱情,得到比學歷更重要的經驗。
科技瞬息萬變,學校教育追趕不及。很多大人因為工作需要或純粹興趣,自己摸索程式設計。但國、高中學生因為著迷程式設計,而放棄學校教育、選擇在家自學的卻不多,今年6月將滿16歲的廖偉涵,就是這樣一位小神人。
他在8年級升9年級那年選擇自學,至今一年半。這段期間,他已經修完美國三大線上課程之一Udacity的10門課,並為一家新創小公司研發應用平台。目前,他正有計劃的選修Udacity的認證學位(Nanodegree),希望不久的將來,能到美國矽谷去闖看看。
程式設計,改變了廖偉涵原本「考建中、進台大」那條安全路徑。
這場「人生大冒險」始於小六那年暑假,爸爸建議他去上的那堂Scratch入門課。本來抱著「玩一玩、拖一拖,看看會發生什麼事,想要做很酷的東西,就上Google查」的心理,廖偉涵在老師帶領下,循序漸進了解各種程式設計的觀念,並進階到Python語言和Udacity課程。
網路當教室,一流教授成老師
「從完全圖形介面,到要用文字輸入指令,需要理解和適應不同風格的能力,」廖偉涵解釋,他自己就是學了就拿來用,不會就問。「失敗時,大家一起討論,老師同學都會幫你。」
懂程式以後,他就不怎麼打電動了。平常喜歡玩魔術方塊,最快紀錄30秒,廖偉涵用Python寫出教人快轉魔術方塊的程式;數學作業的應用題,總用同樣模式、換成不同情境來出題,「反覆計算很花時間、又很煩,」於是他找出參數寫程式來幫自己完成計算。從7年級開始,網路是他的教室,全美一流大學教授是他的老師。
廖偉涵形容自己那時「衝得很快、瘋狂看Udacity」,從遊戲、3D圖像、人工智慧,先找自己有興趣的,後來更逐漸補足數學知識、資料科學、演算法運作等更專精的課程。先看有中文字幕的課程,後來挑戰自己,反覆看,聽英文,現在已經可以完全了解課程。
爸爸廖明顯起初看兒子的學習口味「覺得有點慌」,因為課程的深度連資工系的大學生都不見得能修,但廖明顯自己學資工、也在這個產業裡工作多年,他完全「看得懂」孩子的潛力。心裡知道「台灣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孩子」,儘管廖明顯當時不是太有把握,但仍建議兒子自學。
廖偉涵9年級先把學籍掛在原來國中,每週只回校上兩天課。高一後,他正式「自己學」。除了程式、大數據、數學等專業外,廖偉涵還選另一個線上課程Coursera的近代史,「因為想多了解別的文化、歷史。」
別以為這位在台灣Python社群中最年輕的成員,是個只懂電腦的小宅男,廖偉涵現在還在YouTube上自學古典鋼琴。4歲開始學古典鋼琴,他曾經為練琴挫折過,但自學後,時間變多,他反而會自動去彈鋼琴,指導他的鋼琴老師不教了,他現在自己看YouTube大師班練習,「YouTube上面你想要找任何彈法都有,可以看到指法,」這位自學小王子擅長莫札特,也自學練巴哈。
透過社群資源,開拓了視野
一整天都在學,總會遇到學習低潮,感覺怎麼做都不對時,廖偉涵會去玩《當個創世神》,或找線上、線下的社群一起討論,「學任何東西都會這樣,」他成熟的解釋。心臟很強的爸爸廖明顯放心了。他看到兒子一整天都在學,「不上學,他反而自由了,很快樂,很開心的在探索。」但他也承認,如果廖偉涵不是自己的第三個孩子,他也不敢做這個實驗。
廖偉涵的學習欲望持續強大。因為程式設計,他認識社群中很多不同想法的人,也進入一個更大的世界。原本以進建中、台大為目標,但「現在少了大學學歷,也沒什麼大不了,」他笑著說,現在更努力學習獨立,為未來做準備。
【廖偉涵 小檔案】
16歲,新北市達觀國中畢業。熱愛程式設計,自行選修美國線上課程,九年級開始在家自學至今。
(文章出自: 親子天下)